原文2014年10月30日於政大大學報出版,可見:http://uonlineblog.blogspot.com/2014/10/blog-post_799.html
鳳凰小西餅、白肚油飯、鹽酥金絲等,一道道光聽菜名就令人垂涎三尺的料理卻全都是由昆蟲做成。由台灣大學昆蟲系主辦的昆蟲料理學堂,25、26日在台大農業陳列館展開,吸引近40位學員參與。活動結合昆蟲學和烹飪,並推廣以昆蟲入菜來解決糧食問題。
餅乾裡拌進用蜂蜜煮過的乾水虻,糯米油飯裡加入配合蝦米的白蟋蟀,蠶蛹在炸酥後以香料快炒;一道道家常料理加入昆蟲食材,不只色香味俱全,更蘊含豐富蛋白質和維他命等營養。除營養價值外,活動講師陳陽發也指出,昆蟲容易大量飼養及低污染的特性,可幫助落後國家和弱勢團體解決糧食及就業問題。
烹飪過程中,學員們看到一盤盤昆蟲,不禁高呼「好噁!」卻也忍不住好奇心試吃。中華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學生李前孝便形容,餅乾裡的乾水虻就像芝麻,「其實沒什麼特別。」另外也有人認為餅乾裡隱約有巧克力味道,吃不出蟲的口感。更有學員點評油飯裡的白蟋蟀吃起來像沒有鮮味的蝦米,湯裡的黑蟋蟀則相當鮮甜。
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接受昆蟲料理。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學生林立麗便表示,黃瓜鑲肉湯裡的肉,因為蜂王幼蟲分泌的蜂王乳變得過稠。和家人一起參與學堂、全程協助講師烹調的國小生黃柏實則認為過程雖然有趣,但吃昆蟲對他來說還是相當困難,「吃黑蟋蟀感覺像吃內臟。」
「昆蟲料理最重要的就是別人敢吃。」活動料理師陳蟬娟分享,當初接到提案時也覺得很為難,了解過後才消除偏見,發現很多昆蟲其實就像蝦米、螃蟹等常見食材,才接受挑戰,為這次學堂設計出結合尋常菜色的昆蟲料理食譜。
活動當日有學員因對甲殼素過敏,在吃乾水虻餅乾後發病。活動主辦人、台大昆蟲系教授柯俊成解釋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昆蟲,而活動也非強制大家把昆蟲當成主食,「最重要的是願意去了解它,把它當成食材的一部分。」